|
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維護企業權益“檢察機關不僅懲治了犯罪,還幫助我們挽回了損失,現在市面上的冒牌貨少多了!”今年4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長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原來一直在我們這里買高壓無氣噴涂機的老客戶,突然從其他公司購買了10臺,全是假冒我們的‘長江’商標……”2019年6月,該公司果斷報案。 據了解,該公司注冊的“長江”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船舶、艦船、鋼結構、國家重點工程等領域。2018年10月和2019年4月,沈某利用網購的假冒商標銘牌,以及價格較低、外形相似的其他品牌噴涂機,讓其丈夫李某將假銘牌鉚在噴涂機上“偷梁換柱”,并將假冒注冊商標的10臺噴涂機分別銷售給一家鋼結構公司,獲取銷售款9.25萬元,非法獲利1.7萬余元。 去年3月,該案移送至重慶市萬州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多次釋法說理,督促犯罪嫌疑人停止侵權、退贓退賠。沈某、李某自愿認罪認罰,主動賠償該公司經濟損失12萬元,并出具了道歉書和保證書,取得對方諒解。 同年4月,該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對沈某、李某提起公訴。7天后,沈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二人被追繳違法所得1.718萬元。 “現在侵權現象發生的多嗎?”日前,萬州區檢察院聯合當地公安局、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開展聯合回訪、上門問需,跟進后續維權服務。“現在,公司因線下侵權造成的損失與前幾年相比大幅度減少,但線上平臺被侵權現象仍然存在,網絡取證難、維權成本高、挽回損失難有待破解。”該公司負責人在座談時坦言。 萬州區檢察院檢察二部主任郎天貴表示,該院將繼續發揮司法保護優勢,與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協同發力,聚焦知識產權侵權新型化、網絡化、高科技化趨勢升級“檢察服務包”,打通馳名商標維權“最后一公里”。 企業被侵權,可第一時間了解情況 武漢江岸:送達全市首份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義務告知書 日前,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部檢察官姚怡向被侵犯知識產權的武漢金牛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牛公司”)公開送達《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據了解,這是自2021年2月最高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工作以來,武漢市檢察機關首次以法律文書告知的方式讓商標權利人充分知曉企業的權利義務,并且知悉整個訴訟進程。 金牛公司是武漢市的知名企業,是專門從事塑料管道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12月以來,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依法辦理了6起銷售假冒金牛牌銅分集水器的案件,犯案地點在蘭州、寧夏等地,嚴重影響了金牛公司在該地的正常銷售渠道與正常經營活動。 隨后,承辦檢察官依法提前介入偵查,指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并積極與金牛公司取得聯系,告知其相應權利義務,了解企業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目前,江岸區檢察院已對部分案件提起公訴,其余案件仍在辦理中。 “之前公司被侵權,我們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到被侵權的相關情況,對案件進展也不知情、不參與,這份權利義務告知書讓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到公司被侵權的情況,保護了企業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企業的利益越來越被重視。”企業負責人感慨這項工作機制將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很大幫助。 同時,檢察官姚怡表示,檢察機關將在重要訴訟節點及時告知案件進展情況,在依法辦案的同時,盡全力幫助被害企業追贓挽損。 針對金牛公司員工法律意識不強等問題,該院知識產權檢察部還將定期回訪,并以開展知識產權法律知識講座和網絡連線等方式,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法治宣傳,幫助企業樹立風險防控意識,搭建檢企互通高效平臺。 擁有公司股權就能擅自使用公司商標嗎 上海徐匯:打防并重打造知識產權檢察保護新路徑 近年來,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到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等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區域、優化行刑銜接制度、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打造出從企業到行政到司法的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路徑。 被告人顏某某此前以借款方式獲得小微企業上海某貿易公司(下稱“貿易公司”)部分股權,2017年8月,顏某某采用偽造該貿易公司印章、冒充貿易公司法定代表人簽名等方式,另注冊成立一家烘焙食品公司,未經貿易公司許可,擅自使用該貿易公司所有的“光明BRILLIANT”品牌注冊商標,標注于其自行委托加工生產的蛋糕、肉松餅等產品外包裝上并對外銷售。 經審計,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間,顏某某注冊的烘焙食品公司假冒“光明 BRILLIANT”注冊商標對外發貨系列產品共計89萬余件,銷售金額合計人民幣6700余萬元。 了解情況后,徐匯區檢察院提前介入偵查分析案情,認為顏某某雖然通過獲得貿易公司股權成為公司股東,從而獲得了對該公司的自主經營權等,但“光明 BRILLIANT”品牌商標并不能應用于其本人另注冊的其他公司。顏某某假冒“光明BRILLIANT”品牌商標售賣的烘焙食品,在全國各地銷售金額巨大,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2020年10月22日,經該院依法提起公訴,法院以顏某某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近年來,徐匯區檢察院針對本區域內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岸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等園區商業秘密保護、服務商標保護等知識產權法律需求旺盛的特點,在園區設立“檢察官工作室”,并在全市范圍內率先與區公安分局、區法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簽署《關于加強徐匯區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四方協議》,提前介入偵查,形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合力。同時設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專門辦理涉知識產權類案件,探索對民事、行政等生效判決的監督,向有需求的企業提出治理意見,形成打擊新型犯罪和保障營商環境的雙重效果。 |